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东北大学22门课程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次覆盖教育部五大“金课”类型。其中,由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作为主持单位的《创客实战训练营》代表东北大学成功入选唯一一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也实现了秦皇岛分校一流课程建设的突破。
课程团队由来自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bat体育、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及控制工程学院的优秀教师组成,教师们学科交叉、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双创成果十分突出。此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课程团队多年积累和付出的结晶,也是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成果。
《创客实战训练营》课程团队
课程初心:打造标杆课程、服务高质量本科教育
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开展科创活动,尤其是进行原发性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起,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积极支持教师探索基于实践的双创课程建设,先后开设了《创新工程实践》《创新训练方法》等课程,培育了一批授课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创客实战训练营》的建设积累了经验与信心。
“《创客实战训练营》的筹备始于2017年,比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提出还早两年。建设这门课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实现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总策划、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张淑梅说。课程负责人、学校国际化事务特别助理李晓奇表示,面对学生对双创课程提出的更高期待,课程团队希望通过打造一门标杆课程,对优秀学苗进行全过程的支持,赋予他们创新的思维、实践的本领、创业的意识。
往届《创客实战训练营》授课掠影
课程实践:在创新、创意、创造中自由探索
作为一门选修课,《创客实战训练营》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创新”是基础、“实践”是关键。为了让学生获得一流的课程体验、实现在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课程团队下了很大力气。
“作为一门‘讲创新’的课程,其本身就要求具有创新的特色。我们提出了‘践行真知’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项目的方式完成组队,围绕学科热点或社会热点进行自主选题,通过制作真实产品来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设计任务,按照从‘通’到‘专’、从创意到实践的课程流程,对项目进行推敲、打磨,使每一个团队完成‘竞赛级’的产品原型展示。”课程主讲教师、悉尼学院副院长韩鹏说。
课程主讲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以小组方式开展双创项目实践
学生实现从设计图到实物的进化
《创客实战训练营》注重“课堂学习+课外实践”联动推进、一体化教学,积极探索以团队合作、项目导向、翻转课堂为主的创新授课方式,推动课程由知识讲授向演示体验、探索训练、任务驱动和实践创造变革。在授课时,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基于专业的项目创新,并依托树莓派、Arduino等智能硬件开发相应的产品,实现既有算法、又有硬件的综合科创作品。在课堂外,课程要求学生主动调研社会热点、技术热点,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需求的创业机会,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科创水平。
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体验
作为一门高质量的双创课程,其考核方式也颇具特色。“课程有着多维度的考核要求,在结课答辩时,学生要充分介绍项目的技术优势和社会价值,并且接受来自多位双创导师的提问。”课程团队实践导师柳彬德说。许多学生在结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科创作品,并在后续的科创竞赛中延续自己的实践之旅。
课程团队为学生组织结课答辩
学生参与创意展示与结课答辩
课程特色:尊重教学规律,让创新更“走心”
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创客实战训练营》的一大特色,也是众多选课学生的最直观感受。
“我们十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每堂课前,课程团队会提前至少一小时到教室进行布置。我们用精心准备的实验箱、摆满案例的展台、细节满满的桌牌和讨论工具,给学生带来一个有创新性、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许多学生在朋友圈中晒出了他们的课堂体验,他们说‘在有仪式感的教室中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韩鹏说。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也积极配合课程的开展,为学生作品提供了专门的展示空间,并邀请了行业知名的创业导师共同参与部分课程单元的讲授,让大赛级的专家评委和学生面对面,给学生专业的科创建议和学业指导。
精心准备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场地
课程团队成员们的“用心”还体现在教学案例的制作上。教师们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制作了60余个科创智能硬件案例。从“智能充电器”到“安防机器人”,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们将学科研究进展、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授课内容,实现了多位教师同备一门课、同讲一门课的生动场面。体现着教师创造力和心血的智能硬件,在每次授课时都能吸引众多学生“打卡”和体验。“这些硬件创意不光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更能给学生以信心——如果老师们都能想得到、做得出来,那么作为更有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出更优秀的作品呢。”韩鹏说。
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取案例讲解
学生在课下“打卡”智能硬件案例
“这是一种尊重教学规律、回归教学初心的做法,教师们‘跨界’组合、忘我投入、精益求精,一切为了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张淑梅表示。“课程的成果离不开学校的源头活水,离不开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牵头组织和各学院各部门的支持。‘有组织’的指导保障、‘有水平’的课程建设、‘有情怀’的授课教师,才能产生有成果的教学实践。”李晓奇说。《创客实战训练营》的课程团队是学校广大优秀教师的缩影。这些老师们在授课中表现出的“一定要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的信念,是学校教师育人情怀的生动体现。
任课教师在课下与学生交流
课程成果:一流的课程质量、一流的学生培养
五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积累了丰硕成果。据悉,团队现已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9项,校级、省级教改课题14项,获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规划教材四部、专著两部;成员先后获评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导师”称号、团市委“最美创新青年导师”“最美秦皇岛人·最美大学教师”等荣誉。课程入选河北省精品在线课程,并于2020年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有强度、有深度、有温度”是课程的鲜明特征,高质量的课程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95%的选课学生通过双选导师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开展后续学习,80%以上的学生已参与学科竞赛、发表论文、获奖或创业,首批毕业生已进入大疆、蔚来、特斯联、美团等企业工作或进入一流大学深造。
课程学员组队荣获“挑战杯”全国总决赛金奖
课程的超星在线选课人数已超1300人次,各类线上平台点击量突破一百万次。据上课学生的问卷调研显示,95%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授课水平高,10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体验优于大部分课程。有学生在留言中动情写道:“这是大学课程应该有的样子。”
思政育人:把价值塑造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
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不光需要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思想的引导。科创类课程为讲好中国故事、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课程团队提出了以课程深度为芯,以思政温度、实践力度为环的“一芯双环”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围绕知校荣校、时事前沿、价值信念、学科热点四大思政元素主题,多个角度切入和组织思政案例。在教学中试点与思政教师开展联袂授课,实现了显隐结合、思业相融的有效讲授。
与思政教师共同开展联袂授课
“社会实践课程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课程关注社会、关注创新,能够自然地被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所激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运用知识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课程实践指导教师李岩、顾德英表示。
课程愿景: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取得成功
作为《创客实战训练营》的开课部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充分认识到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对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调动智能硬件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校内资源,以及北岛博智科技孵化器等社会众创空间,积极协调多位双创名师和企业专家担当课程实践导师,形成了“课程指导—实训实践—赛事检验—成果孵化”的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
“在课程试点取得成功以后,我们持续做好课程成果的辐射作用,将课程中的精华章节在学校连续开设了10余次的‘创享沙龙’讲座,线上、线下观众累计近万人次,激发更多学生的双创热情。”课程团队成员、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郝闻达说。
课程效果通过“创享沙龙”讲座进一步辐射
未来,课程的更新迭代将遵循“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适度合理”原则,向着深度和广度继续发展。课程的研究生版本《创新创业活动》已经面向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成功开设了四期;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高,课程团队与悉尼科技大学外方专家共同打造的全英双创课程《创新创业设计基础》,开课两年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团队教师与往届学员结课合影
从2015年酝酿探索、2017年成功开课、2019年组织申报到今年成功获批,课程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培育与建设。成绩的取得,对课程团队既是认可,也是鞭策。作为东北大学及秦皇岛分校的首门社会实践类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成员将继续发挥课程的实践特色和育人功能,给课程“提质”、为学生“增慧”,以更高质量的“金课”回应学生的期待!